为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月13日下午,艺术与传播学院召开艺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旨在提升全校学生艺术素养教育水平,强化艺术鉴赏类通识课建设与改革成效,充分发挥学院在艺术与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功能。院长徐向纮、副院长周晓江等党政领导、各专业负责人及相关任课教师等参加大会。会议由教学副院长魏殿林主持。
魏殿林首先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特别强调的文化强国战略,从“艺术大讲堂”的建设目标要求全院教师充分发挥艺术素养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提升学院文化建设成效。他围绕目前全校开设艺术鉴赏类课程数量、学院开设数量以及兄弟学院开设数量,强调目前的严峻形势。随着通识艺术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开设数量越来越多,必须通过课程名称新颖、课程内容独特等方面来吸引00后学生的眼球。魏殿林从课程建设总体目标、适用范围、建设要求、建设计划、组织框架、具体实施路径、计划方案以及一流课程的建设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希望在相关政策方针的具体措施下,学院的课程体系、高水平论文、省部级重点教材、艺术素养教育优秀团队或者课程组等方面有长足发展。
倪旭前教授介绍了书法艺术省一流在线课程建设经验,他指出艺术通识课具有量大面广的教学优势,可以从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着手不断扩大影响力。目前线上一流课程国家高度重视、建设工作大有可为,短短三年,他主持的书法艺术课程就通过省级精品课程验收,并开始筹备申报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不仅在校园内进一步传承与推广了中国传统艺术,也推动了课程组老师们与00后学生的密切沟通,在行业内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在线化,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左冕副教授提出可以从通识课、艺术素养课、思政课等方面统一建设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大多数属于鉴赏类课程,相对门槛较低,可以从技术方面入手开设小班化通识素养课,在鉴赏的基础上融入一点点技术门槛,突出趣味性,在好玩有趣的基础上拓宽学生文化的素养动手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去调研00后的学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做好前期学情调查,考虑受众群体增加开课率。
徐向纮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艺术素养教育,学院全体师生要有艺术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希望能占阵地、建精品、出成果,充分发挥艺术与传播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文化服务方面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学院的办学特色与水平。